English

青岛高校特困生缘何无一人辍学

1999-06-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近几年来,高等院校中的特困生因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青岛地区近10所高校中的特困生,没有一人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是为什么?

带着以上的疑问,记者采访了青岛市教委副主任杜小悌。这位主管高校工作多年的教育负责人在听完记者的提问之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解决这个难题,关键是各级政府和领导真正重视!”

多年来,高校特困生辍学的问题已变成压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们心头的一个“包袱”。而可喜的是青岛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们没有将这一问题当作“包袱”去背,而是通过调查、研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奖、贷、补、免”资助体系,努力将不利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政府和主管部门补贴,这是青岛市“奖、贷、补、免”资助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自1993年至今,青岛市已向青岛地区(含部、委属)高校拨款近500万元,用于特困生补贴;最近,青岛市委、市政府再次决定为高校特困生拨款80万元。仅最近一年多时间,青岛地区高校便有2000余名特困生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资助下,退出特困生的行列。另外,在青岛市的带动之下,各高校的主管部门也纷纷解囊,几年来也拨出专款近300万元,用于特困生补贴。

减免缓缴学杂费、提供无息贷款,以及设立特困生救助基金和设立奖学金等,也都是青岛市“奖、贷、补、免”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青岛地区各高校已对1300多名特困生实行了减免学费,总额累计已达100余万元。在青岛大学、青岛化工学院、青岛建工学院和青岛海洋大学等高校,实行贷学金制度已有几年的历史。海洋大学在1997年一年间,便为特困学生提供无息贷款60余万元,使810余名学生摆脱了难关。他们又筹集各界捐款200余万元,设立特困生救助基金,仅1997年以来便资助特困生2000余人次。他们还通过设立各种奖学金,使特困生的受资助面占到学生总数的30%以上……

勤工助学,也是资助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一年来,青岛各高校便有987名特困生参加了校内设立的各类勤工助学岗位。青岛大学承诺凡假期留下愿意参加勤工助学的特困生每人都有岗位;青岛化工学院一年来有2674人次参加了劳动、值勤、家教等各类勤工助学活动,累计收取酬金62.9万元;青岛海洋大学则直接将教学楼卫生承包给特困生。

在青岛市各高校采访,每当与特困生们提及“奖、贷、补、免”资助体系这几个字眼,不少特困生马上会热泪盈眶。一位已考取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研究生的特困生,含泪向记者叙说了市委书记张惠来、副书记张旭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永生等多位青岛市领导到他们学校调研,与特困生们座谈的情景。这位研究生说,青岛市的领导们不仅仅是帮我们特困生摆脱了困境,更重要的是,他们让我们发现了人生的价值,感觉到了肩负的重任!

是的,如今在青岛地区各高校,“特困生”已成为一支思想稳定、好学上进的“模范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已有296人光荣加入了党组织,有1198人获得了奖学金,有921人获得了“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